机床销售回暖在下半年
作者:苏州中航长风数控科技 | 来源:www.szcfedm.com | 浏览次数:
一、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产品生产国,也是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和数控机床进口国。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机床消费107.8亿美元,占世界金属加工机床生产总额的20%;而2006年中国机床消费131.1亿美元,占世界机床生产总额的22%,同比上升两个百分点。2006年,2007年中国继续保持了机床消费世界第一、进口第一、生产第三和出口第八的地位。
发达国家对出口中国(尤其是军用)的数控机床始终有所限制,像五轴联动以上的高性能数控系统产品绝对禁止向中国出口。因此,“国机国造”已经成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按照行业规划,到“五一”末期,国产数控机床占国内市场的比重将从现在的30%上升至50%以上,国产数控机床采用自己的功能部件达到60%以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以上。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二、未来五年稳定增长
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汽车和工程机械等行业,而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我国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要振兴机床工业。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从机床型号来看,用于船舶、国防军工的大型和重型机床的需求将增多;从产品档次上看,对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对低档、普通机床的需求将趋于平稳。
未来五年,机床行业有望保持15%的稳定增长率。其中,由于国产机床的数控化比率和国内市场份额的提高,数控机床的增长率将在30%左右;中档数控机床的进口替代效应将逐年显现;但高端数控机床技术难以赶超德国和日本,高端市场难以动摇;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在技术上与国外同类产品接近,价格优势明显,出口的比重也将逐年提升。
目前内数控机床企业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15年。同时,我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这都需要行业的进一步创新与整合。
三、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当前,国内外机床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整合。大连机床行业实现整合,成立了大连机床集团并且兼并了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西门子(控股70%)等国外企业,销售额位居世界机床行业第八;沈阳机床行业通过改制整合,2006年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北京第一机床厂并购了德国科宝公司,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在这种趋势下,目前机床企业如何应对要根据各个企业自身条件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对策,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我们可以把行业企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企业是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在了第一位,这类企业规模不大,完全致力于走高档路线,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但目前很少;
第二类企业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一些老的国营企业都在扩张产能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类企业就是单纯的扩大规模,创新很少,这些企业光想做大,没想提高水平,这类企业面临当前形势,会感觉没有出路。这类企业前些年是从老国营企业手里争的不少市场,赚到不少票子的。
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中,一定要摒弃简单重复的规模扩张。有些盲目扩张的企业,现在订单已经不满,如果生产规模再上一倍,只能等着亏损,可是工程已经上马,设备已经采购,这类企业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企业,目前只能用这些设备做外协加工,实在可惜。
对于那些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当下的市场是中低档产品下滑很快,大型、重型和高档的产品比较乐观,而我们很多大型企业是涵盖这两类产品的,这种局势对这些大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是因为企业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机遇是因为在中高端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我们从事的是销售和售后工作,对市场尤其敏感。“春江水暖鸭先知”,我最近尤其感觉的到是客人一方面生产上需要添加机床一方面对市场犹豫在压制自己的购买欲望。但是他们购买的欲望越来越强,在“经济冬天”感觉适应后,或者市场下滑的喊声歇下来时,这种欲望就变成行动了,加上市场已经有许多的调整,我们的春天只是迟来一点而已,机床销售回暖在下半年!到时会有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